主席职业化 维权腰杆硬
吉林省总工会在非公企业推行工会主席“职业化”取得明显成效
这种模式使工会主席摆脱了企业劳动关系的束缚.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会主席受制于雇主不敢维权的问题:冲破了工会主席从企业内部产生的传统模式,拓宽了选人用人的渠道.从源头上提高了工会主席的维权能力:提高了维权工作的覆盖面,为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职代会、调解劳动争议等维权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和人才支撑。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徐德明
背景:近年来,企业工会主席因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而被打击报复的案件屡屡发生,一些企业工会主席在资方的胁迫下忍气吞声,不敢维权,使工会丧失了应有的凝聚力。工人权益维护者自身的权利如何保障,成了一个现实的难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徐德明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郑重提出上面一席活,该次会议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职业化”。吉林省总工会的基层工会主席产生新机制,将有望帮助工会主席及工会组织从企业的制约中解脱出来。
1、创新制度敢于维权
吉林省非公有制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70.4%,就业人员占全省职工总数的70%。其中25人以下小型非公企业数,占全省非公企业数的90%以上。这些企业中的劳动关系复杂,劳动争议频发,职工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工会主席不便维权、不敢维权、不善维权。为此,吉林省总工会从2005年开始探索城市街道社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工会主席由上级党委和总工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由此产生的工会主席独立于企业,隶属于街道党工委。人们将这种新模式称为工会主席的职业化、社会化。
这些工会主席的工资由吉林省总工会、吉林省中小企业局、长春市总工会共同支付,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和工会办公场所及工作经费,由县(区)和乡镇街道分别承担。上级工会还为他们建立了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2、不端企业饭碗维权腰杆硬
清和街道普庆社区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主席高立东.通过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使社区工会赢得了老板的信任,一批企业工会随之逐步建立。
工会运转起来后也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工人的信任。被建筑公司拖欠工资的赵元庆等农民工通过工会发放的“维权绿卡”,找到了高立东。受农民工委托,高立东立即将该建筑公司起诉至人民法院。在庭审中被告自知理亏.同意庭外和解并将欠款全部返还给农民工。“伸张正义为农民工撑腰,依法维权替劳动者说话”.锦旗表达了工人们对工会的感激。到目前为止,高立东所在的工会共为农民工讨要工资款达33万余元。
不端企业的饭碗,长春市朝阳区非公企业的工会主席干起来更能甩得开膀子。推行非公企业工会主席职业化以来。该区新逮非公企业工会组织1154个,组建率达85%;新发展会员33254人,职工人会率达到80%:非公企业工会组建率连续两年实现36%的增长幅度。3、工会主席职业化大有前景
基层的创新者也面临一些实践中的困惑。高立东说:“首先,《工会法》规定,25人以上的企业工会主席要企业内部选举产生。在这样的企业里.虽然有我们职业化的工会联合支持和指导,但他们的工会主席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企业。其次,职业化、社会化的工会主席,难以延伸进每一个非公企业.政府无法提供这么多的人力物力。”
针对这一情况,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徐德明明确指出.推行企业工会主席职业化.要与建立区域性、行业性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联合会紧密联合起来。“也就是说.基层工会主席职业化更适合在区域性、行业性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联合会中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