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强化工会的社会服务功能

前不久,汪洋书记在全省社会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把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这为工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指出了明确方向。我省工会要着力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立足工会组织特点和优势,以培育发展、规范引导民间维权服务组织发挥作用为着力点,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坚持“四个并重”:在工作方式上,坚持凝聚职工群众与引导社会组织并重;在工作领域上,坚持生产企业与生活场所并重;在解决诉求上,坚持经济诉求与社会诉求并重:在服务对象上,坚持户籍职工与异地务工人员并重。还要发挥“四个作用”:协调社会利益,联系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化解社会矛盾,探索建立以各级地方工会为枢纽,以民间维权服务组织为对象,以项目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枢纽型社会服务管理模式。

从当前看,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间维权服务组织现状,精心组织开展好我省第七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把握五年来职工队伍变化状况、特点,分析发展趋势,提出有关对策建议。二是推动枢纽型组织体系建设,根据工会组织的特点、性质和职责,着重加强与社会服务、工商经济、文化培训等三大类社会组织沟通联系,共同维护职工群众权益,提升社会影响力。三是开展向民间维权服务组织购买服务试点,根据《省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和《广东省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暂行办法》,细化、明确工会可以向民间维权服务组织转移职能的项目,进一步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开展购买服务试点工作。四是加快镇、村、产业园区职工服务站点建设,力争年内全省职工服务中心数量超过1000家,健全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职工服务中心体系,将其打造成为团结、联系、吸纳民间维权服务组织和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

从长远看,要认真组织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协同政府联系社会组织。要培育发展一批民间维权服务组织,积极探索建立工会自身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扶持发展基金,形成“工会积极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职工群众受益”的培育模式。按照项目化委托、专业化服务、社团化管理的要求,扶持一批服务功能明显、组织程度高的民间维权服务组织,吸引更多能力强、热情高、志向远的社会人士加入到为职工服务的队伍中来。二是健全机制强化社会服务。要深化职工服务中心的作用,每年为广大职工办“十件实事”。要根据职工群众需求发展动态不断调整工会服务的范围和标准,进一步梳理购买服务目录中的重点项目、热点项目和经常性项目,探索困难救助、维权服务、争议调解、法律援助、医疗互助、心理疏导等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要不遗余力做好服务民间维权服务组织工作,通过积极搭建服务平台,通过为社会组织提供人才培训、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等方面的服务,吸引、凝聚更多的社会组织团结在自己周围。三是加速自身改革适应枢纽组织角色。在工作观念上,要从过去对职工群众的静态管理和单向教育转向对职工群众的动态服务。在工作能力上,要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工会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协调社会组织的能力,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性、服务型工会组织。在活动方式上,要运用群众化、社会化、开放式的方式开展职工群众活动,通过协调有关部门、民间维权服务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力合作,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在工作品牌上,进一步增强创新创建工作品牌的意识,要进一步将工会律师团、职工服务中心等品牌向非公企业和异地务工人员延伸,用品牌形象引导相关组织提供服务,用品牌标准规范服务项目,用品牌服务吸引职工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