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image/20200523/20200523125565156515.jpg)
工会帮扶工作从具体的个体帮扶转到群体帮扶的有益尝试
福建省首家农民工医院见闻
福建省第一家农民工医院开办一个月了,运行情况怎么样呢?近日,《福建日报》记者到医院探访了一番。
“乙肝两对半、肝功能两项检查费用仅52.2元,结算时不仅免去挂号费和诊疗费,而且还优惠10%,这样的医院我们看得起病,可以放心大胆地来!”在福建省第一家农民工医院——龙岩市新罗区曹溪农民工医院,前来看病的四川籍农民工朱风丁在收费处划完价后满心欢喜。他说,住在周边的很多农民工都知道这是家适合农民工的医院。
在医院的门诊大厅,一行“为农民工服务,建和谐新社区”的标语特别醒目,收费窗口边上悬挂的就诊优惠简介以及单病种限价的牌子一目了然。“农民工医院的成立,不仅解决了农民工的大难题,更是工会帮扶工作从具体的个体帮扶转到群体帮扶的一个有益尝试。”龙岩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钟万福说。
让农民工少花钱
2006年,龙岩市总工会深入农民工较多的社区和企业调研,了解到农民工最怕的是生病。当年7月,在市总的努力下,解决农民工看病难、就医难问题被列为龙岩市“千家单位、万名干部连心帮扶农民工系列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随后又启动了职工、农民工医疗互助活动,解决农民工看病难题。
今年初,龙岩工会又提出,在市区先行创办一所农民工医院,随后逐步扩大到县里。经过调研发现,位于龙岩市城乡结合部的曹溪镇,周边生活着三四万名农民工。该镇卫生院为一所综合性一级甲等医院,其医疗设备、技术力量、专业人才和服务管理,都能够承担农民工的基本医疗。在龙岩市、新罗区两级总工会的支持下,今年2月,新罗区卫生局正式核准“龙岩市新罗区曹溪农民工医院”为龙岩市新罗区曹溪卫生院的第二名称。3月23日上午,随着热烈的鞭炮声,农民工医院正式挂牌,这也标志着福建省第一家以农民工命名的医院正式成立。
“现在是我们请客,工会埋单呀!”曹溪农民工医院副院长李勇成笑着说,今后农民工凭优惠证免收诊疗费及挂号费,市、区两级总工会年终将按农民工就诊总数,统一埋单。
“下一步我们将组成党员义诊队、农民工巡回义诊队、卫生支农巡回义诊队等,前往厂矿和农民工聚集的地方,开展义诊活动,宣传优惠政策,让农民工用最少的钱看好病。”李勇成说。
办农民工信任的医院
农民工医院设立后,龙岩市和新罗区两级总工会以及曹溪农民工医院,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企业工会、社区工会和城郊乡镇工会向农民工宣传农民工医院的优惠措施和服务项目。并在农民工医院设立农民工入会和申领优惠证办事点,方便农民工入会和领取优惠证。
虽然农民工医院挂牌不久,但居住在曹溪镇周边的很多农民工都知道了这么一所医院,许多人手中都保存着龙岩市总工会发放的宣传单。宣传单上详细写明了各项优惠:免收诊疗费及挂号费:住院治疗优惠药品费用3%,床位费、护理费、手术费、注射费优惠40%;,医技检查费优惠30%:27种单病种限价治疗优惠。仅几天时问,已发放农民工会员就诊优惠证5000多本,并吸收2000多名灵活就业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
曹溪农民工医院创办仅仅是一个开始,待条件成熟后,龙岩市将办4家以上的农民工医院,县级城市至少创办一家,保证在龙岩就业的农民工看病无忧。另一方面,市、区总工会将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企业资助农民工医院。
“办好农民工医院是工会推进连心帮扶行动、密切与农民工关系的有效措施,是工会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的重要载体。”龙岩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黄海英说,“党政和工会将加大扶持农民工医院的经费投入,使农民工医院软硬件更上一层楼,服务质量和优惠幅度进一步提升,努力打造农民工信得过的医院。” 《福建日报》
链接
工会主席职业化是一项有益尝试
事件:不再端企业的“饭碗”,不用看“老板”脸色,理直气壮为职工权益“鼓与呼”。河北省总工会新近下发文件,在全省推行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联合会主席职业化试点工作。
评论:河北省规定,职业化工会主席全部由在省总工会备案的优秀工会组织员转任,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履行民主程序担任工会主席后,与所在县(市、区)总工会签订为期1年的聘用协议。河北省让工会主席脱离与企业劳动关系和利益的制约。无疑是一项大胆创新和有益尝试。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但长期以来,许多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为职工说话难、维权难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工会主席因维护职工权益,被炒“鱿鱼”的现象。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会由企业“出粮”供养,工会依附企业而存在。
河北省工会主席职业化后,其工资补贴由上级工会发放。这样,工会主席与企业“断奶”,让基层工会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主席不再端“老板”的饭碗.解除了工会干部的后顾之忧,使工会主席可以挺直腰杆为工人维权。同时。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优胜劣汰,也保证了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和工作质量。河北省的这次改革。是对传统基层工会干部管理模式的突破与创新,是从体制上解决工会干部维权。难的有效途径,值得各地认真关注。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