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农民工出现“混日子”一族
技术不爱学,打工没长性,农村不愿回,城市融不进——这样的人大多数是40岁上下的中年农民工,有些人一天就是“混日子”。
这部分农民工多数带着进城“淘金”的梦想,二三十岁就出来打工,但由于缺少一技之长,或经历过挫折,或不能适应城市生活,打工十几年也毫无发展。据了解,男性农民工多数是单身,女性农民工多数离异。他们因为年龄偏大,对学一门新技术已不感兴趣。劳动力市场旁就有工会办的农民工学校,免费进行技能培训,但他们没有人去学。因为没有技能,只能做一些像勤杂工、力工之类的零活儿。由于在城市呆的时间长了,也生出了“富贵病”,往往有家庭的农民工为了养家糊口,能挣钱就干,多数对干什么活儿不挑不拣,而这些大龄农民工,活儿太累不愿干,钱给少了不愿干,受到雇主批评马上走人。因此,这些人一年不断换地方,全年打工时间也就四五个月。
今年43岁的刘勇1995年带着梦想从黑龙江农村老家来沈阳打工。由于初中没毕业,也没学技术,打工时四处碰壁,现在还光棍一条,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混一天算一天。
上午在劳动力市场大厅闲逛、聚堆儿聊天或小赌一会儿,中午买个馒头就着咸菜凑合一顿,下午回出租屋睡觉,晚上约几个同乡喝酒,几乎成了这些农民工每天的生活写照。“有家的要养家,在这儿的都是一个人,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几位和刘勇命运相同的人如是说。这些农民工每月花费1000元左右,过着维持基本生存的日子。谈话时,他们充满了抱怨,“我在饭店干得好好的,老板总说我偷懒”、“老板稍微不满意就扣工资”,没有一人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位“老工会”说,眼看着一个个小伙变大叔,10年后,这些没钱、没地、没养老金的农民工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