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修法获多方好评网友期待更高起征点
网友不同观点的占比
6月19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6月29日,草案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也将迎来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每年6万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事件引发媒体广泛关注
监测数据显示, 截至6月21日,“ 个税免征额拟提至每月5000元”的相关新闻,网络新闻有12999篇,报刊有684篇,论坛有1819篇,博客有484篇, 微博有5855篇,微信有3487篇。
近年来, 关于个税免征额的传闻一直未断,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董明珠建议, 改革个税起征点调至10000元;同样是在两会上,全国工商联提案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升至7000元。日前,人民网报道,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税收筹划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蔡昌于6月12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到预计免征额标准至少提高至5000元。
6月19日草案公布当日, 搜狐、中国网、凤凰资讯、今日头条网、新浪网、南方网等众多媒体同时作出报道及转载,主要以事实性报道为主。
6月20日 ,《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大报纷纷转载,以及发表评论性文章,舆论关注度达到顶峰。
媒体对事件有四大观点:一是认为个税修法诸多亮点处处顺应民生关切;二是修改草案注重综合税收, 有利于税制公平;三是需尽快明确具体类别的详细定义和抵扣标准;四是个税改革仍有敏感点和深水区。
媒体以认同为主认为个税修法顺应民意亮点多
媒体对事件的态度以认同为主,点赞其契合民意,同时使个人税负更加科学公平。
(1) 个税修法诸多亮点,处处顺应民生关切
舆论普遍认为, 这次修法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从中可以看出,诸多内容是对民众呼声的积极回应,契合民意。《经济参考报》、《中国青年报》、《信息时报》、《深圳晚报》、《半岛都市报》 等报业传媒认为此次税法改革方向性强,目的明确,且充分反映了民意诉求,体现了以人为本,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可谓意义重大。
(2) 修改草案注重综合税收, 有利于税制公平
有舆论认为,首次增加的专项附加扣除才是最核心、最为重大的改变,一系列改革彰显了征税体系的精细化,有利于促进公平。《新京报》、《深圳特 区报》、《检察 日报》、
《深圳商报》、《新快报》、《证券时报》等媒体称,通过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将有力地推动在社会各阶层中形成更加合理的税负公平, 这对于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也大有裨益。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是趋势,也是众望所归。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更符合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有利于税制公平。
(3) 草案对所述四类劳动所得实行综合征收,将有效解决个税征收的结构性问题
还有舆论认为,草案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费等四类劳动所得实行综合征收,将有效解决我国个税征收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更好地体现个税调节收入分配的积极效应。《青岛日报》和《北京青年报》刊文指出,此次个税改革力度空前,不仅实施了合理减负,更朝着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目标迈出重要一步。草案的发布意味着业内一直呼吁的综合税制有望加速落地。
(4) 需尽快明确具体类别的详细定义和抵扣标准
目前草案还在审议阶段, 并非真正实施, 而具体类别的详细定义和抵扣标准尚有待观察, 在实施前应尽快制定。《法制日报》、《钱江晚报》、《南方都市报》 等媒体表示,由于目前法律草案还存在不确定性, 媒体呈现的信息很有限,有关此次个税改革的更多信息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法律语言与公众生活需要进一步对接,具体扣除项目的免税申报程序、证明文件获取和提交应当同时有人性化设计作配套, 个税调整的改革红利要落实到纳税人的具体生活体验中。
个税改革仍有敏感点和深水区
税制改革殊为不易, 自然不会一步到位。尽管本次改革力度空前, 但仍有一些地方有所“ 留白”,以待以后的改革。《北京商报》认为,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45%、以家庭为单位计征个税,虽然一直是改革方向,但本次没有涉及。文章指出, 草案对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 仍采用分类征税方式。这是我们个税改革的敏感点和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从长期来看, 这些个税改革都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必答题。
近四成网友表示起征点过低希望提高至8000原10000元草案的公布也引发网友关注,其中网易转载的文章引发大量网友讨论,24小时内, 参与跟帖评论的网易网友超过10577人次;12小时内, 相关微博转发超过2450条,网友参与评论超过2840条。近四成网友表示起征点过低, 希望提高至8000-10000元;两成网友表示,征收模式转变是改革的最大意义,尤其是后面的抵扣项目, 希望能够真正减轻中低产家庭的负担; 此外,“ 认为工资太低”“ 希望政策早日落实”“ 呼吁公布相关实施细则标准”“ 认为改革兼顾公平”“ 工薪阶层受益良多”的观点也占一定比例。
自媒体蹭热点正面描述个税免征额草案
除了传统媒体,微信、微博等众多自媒体平台也纷纷参与进来蹭热点,数篇文章在标题上直接使用了:“你能少交多少税?快来算算!”“、月薪万元能省多少?”“、@职工,你的收入要增加了”“、这是一场全民的狂欢!”、“力度空前!国家终于出手,送钱来了!”等带有正面倾向的描述。